台湾诗歌相关论文
郑慧如的《台湾现代诗史》是迄今为止见解和说服力兼具、成就极高的一部台湾现代诗史.如此的成就跟下面几个因素有关.其一,这部诗......
1990年代是新诗世纪末华丽的年代,各种身体诗、器官诗斑斓横陈,唐捐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位,其诗有怪诞魔幻的意味。有研究者谓唐捐诗标......
20世纪80年代,《诗刊》曾数次集束推介台湾诗歌,这既可看出主流意识形态的投影,呼应了其大国刊的身份,更可感受到资深编辑深厚的诗......
管管诗中的修辞特征与文化精神,可以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符号学及其他当代理论视角来观察。管管的超现实美学往往与狂欢风格融合在一......
丁旭辉是台湾诗坛评论学者之一,其著作《台湾现代诗中的老庄身影与道家美学实践》,以台湾现代诗对老子、庄子的接受与转化情形和道......
语言问题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新诗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论题,而语言的不断变化又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诗歌的艺术风貌。一个民族诗歌......
在当代台湾诗歌中,诸多诗人将审美焦点聚集于城市,通过诗歌表现城市时代的物质风貌和人文情思。他们集中探讨“都市诗”这一主题,并率......
由于全球范围内大众文化思潮的兴起以及世纪末社会思潮的影响,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诗歌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艺术向度,即日常“生活美学”......
检视改革开放30年来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尤其是新诗研究成果,总结其经验教训,需要有两个参照系:一是自身的参照,即大陆的台湾新诗......
1950年代的台湾诗坛在政治性“战歌”、“颂歌”之外存在着多种文学民间空间,以“蓝星”、“现代”、“创世纪”三大诗社为代表的众......
随着现代主义诗潮从探索演变为某种体制化的标准 ,随着台湾的现实问题日益突出 ,也随着“战后的一代”的成长 ,台湾诗歌在 70年代......
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和70年代现实主义运动的洗礼,台湾诗歌80年代以后已进入诗思和诗艺的多元化发展时期。较之大陆诗歌长......
38年的海军生涯,注定了永远的将军,永远的诗人汪启疆的诗作必然打上深深的海洋烙印。其兼跨海陆的丰富想象、深切的海洋体验与认知......
20世纪80年代开始,台湾文坛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时期。较之大陆长期重视诗歌“写什么”,台湾诗坛更重视诗歌“怎么写”,强调诗歌文体实验......
清嘉庆至鸦片战争时期,从已出版的《全台诗》(1——5册)来看,台湾有诗人225人,其中大陆籍60人,台湾本籍93人,籍贯不详者72人。台湾本......
在台湾当代诗坛上,由覃子豪、薛林、雪飞、商禽、汪启疆、陈义芝等人组成的巴蜀籍诗人群,是在特定历史场域中形成的一支诗歌劲旅。......
<正>本刊讯近日,从有关部门传来消息,由绵阳市三台县作家孙才杰编剧,根据其长篇小说《世纪绝恋》改编的电视连续剧《高山青》已获......
向明先生是台湾著名诗人,“蓝星”诗社主要成员。他生于湖南长沙,1949年去台。20世纪80年代以后,随着两岸交往渐多,向明的诗在大陆......
【正】台湾现代诗的发展,错综复杂,变化多端,但也有明显的历史轨迹可资探寻。自1949年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渡海迁台以来,初期的台湾文......
1970年代是台湾现代诗的一个转捩点。前行代诗人戮力开拓,继而新世代诗人以"团体"姿态崛起;同时外省诗人与本省诗人交相辉映,并行......
<正>问题七:现代汉诗写作不仅在大陆,而且也在港、澳、台与海外。相比大陆,台湾诗歌在语言表述的音乐性和意象的运用上相当成熟,当......
以细读为基础,可全面检视洛夫诗歌的成就,进而捻出其主要特质,为洛夫之诗歌定位。彰显洛夫主要成就的十项诗歌特质为:1.质与量俱丰......
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,四川诗人的功绩是巨大的。他们不仅在奠定中国新诗基石、推进新诗时代主流和不断开拓诗歌新潮等方面发挥了十......
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的台湾由于独特的政治经济状况,已经进入了信息消费时代。台湾“后工业时代”即“互联网讯息社会”、“消......
在中国文化史上,诗、乐一直同根同源。随着清末西方文艺的传入,虽然诗歌与歌词因其写作目的、姿态、合乐性等差异逐渐分离,但由于......
1956~1960年间,《文学杂志》在视文学为宣传工具的语境中,坚守“文学”本位的编辑原则,为台湾现代文学的良性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。它所......